订阅
8929电影网免费看大片 https://www.8929.xyz 原生困顿婚姻窘境勇敢出逃离婚偏见与重获自由 大家好,我是窈窕妈妈。 “我一定会离婚,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。” 选择自驾游离家2年的苏敏,再回到家时,平静地做出了这个决定。 前几天,在孩子们的劝说下,她于中秋节前返程,回到了郑州的家。 在分离的两年里,丈夫仅仅跟她通过一次电话,还是为了要钱。 这次久别重逢,苏敏幻想的“改变”并没有出现,丈夫一如既往极尽讽刺和挖苦。 视频中苏敏丈夫的行为,光是看着就让人窒息,很难想象苏敏曾经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30多年。 好在56岁那年,她总算决定,放下一切,逃离家庭,为自己活一次。 好在如今,她终于决定离婚。 那批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女性,大多生活在羁绊与困境中。 她们操持忙碌一生,似乎从来没有自我。也很少有人,肯定她们的价值。 曾经的苏敏阿姨,也不例外。 “在物资匮乏,教育落后的情况下,大多数人的命运都是被提前安排好的。” 1964年,西藏昌都,苏敏降生。 她的父母因援藏,从河南迁到这里。 18岁之前,她的人生属于这个高原,也属于那个重男轻女的家庭。 苏敏是女儿,也是三个弟弟的“长姐”。 清晨,她要给弟弟们做好早餐,去河边打了水,才能上学; 晌午课间,她要偷偷回家,煮上午饭,再跑回学校; 太阳落山,她要在诺大的林场,找到调皮的弟弟们,再安全带回家...... 在这个家庭里,“顽”是儿子的特权,身为女孩的她,被要求近乎苛刻的懂事。 有一次,她想试试弟弟们最爱玩的游戏。 从房子的后山坡,失重般地滑下,是苏敏童年记忆中,唯一的放空。 可她却得到母亲严厉的责骂: 我没有时间,也没有力气来帮你洗衣服,你多大的人了,还不懂事。 当时,她只是个不足一米四的孩子。 “长姐如母”,像一块石头,自弟弟出生起就重重地压在苏敏的胸口。 父母爱和陪伴的缺失,让她深谙于隐忍二字。 “想要爸爸妈妈对弟弟们的那种爱”。这句话,她从未对家人说出口。 苏敏高考前夕,父母因工作调动,要回到河南故乡。 似乎是没有商量的,他们决定只带走弟弟们,留下她一个人。 父母走的那天,突降暴雨,澜沧江涨水,溢到学校里。 苏敏时常梦到这个场景,这是她心里难以忘怀的伤痕。 “再大的水,他们还是会走,不会带上我。” 人,要懂得自我排解,才不会湮没在悲杂抑郁的情绪里。 那时的苏敏,会用自我安慰,找寻某种平衡: “以前课间总要赶着回去给弟弟们煮饭,现在时间终于属于自己了。” 高考后,她马不停蹄赶回河南,却听到母亲刺耳的夸奖:身板结实了。 这意味着我能干更重的活,分担更多责任吗? 报志愿,差两分,没学上。在父亲的安排下,她成了一名化肥厂工人。 一开始,苏敏对此心存感激,但没多久,她识破了父亲的意图。 自己不过是为家庭减轻负担的“工具人”,却无法反抗。 因为她想用自己的价值,换取父母的关心。 补偿金给家人置办住处,工资悉数上缴,下班后料理家中琐事...... 她牺牲了金钱和自由,却没有因此而得到关爱。 婚姻是一座围城,外面的人想进来,里面的人想出去。 苏敏23岁时,是围城之外的观望者。 她以为结婚,能让自己重活一次。却未曾想,这只脚刚从泥坑里挣扎出来,又踩进了另一片沼泽。 经人介绍,她认识了丈夫老杜。只见过两面,就定了亲。 苏敏父亲要500元彩礼,老杜就没给。 “那时候他不舍得,但我没在意。” 原来,丈夫对金钱的吝啬与斤斤计较,早已埋下了伏笔。 生娃没多久,化肥厂倒闭,苏敏成了没有工作,只能向老杜伸手要钱的家庭妇女。 要生活费,成了她最痛苦、纠结的环节。 丈夫要求她必须把每一笔花销,说得清清楚楚,不差分毫。 可生活本来就是笔糊涂账。即使是搭伙过日子,付出的多与少,谁又能算得明白? 这让苏敏觉得,既陌生,又羞辱。 经济独立,能换来尊重吗? 她走出了家门,换了很多份工作,裁缝、清洁工、送报纸...... 她能挣钱了,两人却更生分了。 “从那以后,我们都是AA制。” 家中所有开支,一人一半,过节走亲戚,各自买礼物,女儿结婚,单独给红包。 苏敏母亲生病,拿丈夫的医保卡买了药,第二天,卡密码就被改了。 连开自家的车,还得补齐油费,可笑吗? 苏敏需要爱,她不是没有为婚姻努力过。 丈夫不吃辣,她便戒掉了嗜辣的习惯; 丈夫爱吃鱼,她开始学着做自己并不感冒的食物; 丈夫喜欢看国际局势,她也试着去学习和了解; 丈夫在家,她永远把沙发和电视让出来,自己只围着灶台转; 和丈夫说话前,她总要想了又想,生怕对方不开心...... 我们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,心无法相聚,做得再多,也是徒劳罢了。 女儿上初中后,两人就分房睡了。老杜还时常住在工地,不回家。 苏敏不明白,为什么她迎合,妥协,日子还是过成了一地鸡毛? 她在婚姻里唯一的温存,是坐月子时,老杜给她杀了一只鸡。 她满怀期待想得到答案,却被丈夫泼了一盆冷水:你以为你长得多好看吗? 结婚证丢了,婚姻档案没了,两人一直拖着没去补办。 同时拖垮的,还有苏敏的精神状态。 是的,常年的争吵、冷暴力,让她患上了重度抑郁。她开始大哭大闹,汗流不止。 和老杜的一次争执中,她用刀在胸口连捅三下,鲜血直流。 她被忽视太久了,她需要宣泄,需要找到一个出口。 《内心的冲突》中说,内心冲突的爆发,其实是在给我们一个信号,你已经成年了,有力量了,面对伤痛,你不必再逃。 这一次,苏敏要把内心曾经被压抑和剥离的缺失,找回来。 2019年冬,苏敏像往常一样,哄睡两个外孙后,刷起了穿越小说。 她喜欢沉浸在虚幻里,寻求片刻游离的欢愉。 可不知怎的,她无意点进一个链接,内容是某个博主分享自驾游经历的视频。 她内心的火苗,仿佛一瞬间被点燃。 苏敏向女儿表达了自驾游的想法。 女儿倒也没反对:可以啊,但你啥时候出得去呢? 是啊,她被捆绑的身份太多了,女儿、妻子、妈妈、外婆...... 可这次,她铁了心要做自己。 “等外孙上了幼儿园,我就走”。 没人把她这句话当回事,丈夫更没有。 她悄悄开始了长达两年的“密谋行动”。 查攻略、把装备加到购物车,学习视频剪辑,打工攒钱...... 老杜的冷嘲热讽一如既往萦绕在耳边:也不知道作个什么劲儿。 但她已经不在乎了。 2020年9月中旬,把外孙送入幼儿园以后,她直接下单了全部的装备。 女儿终于晃过神来,妈妈这次去意已决。 56岁,苏敏阿姨出发了。 她化了妆,穿了裙子,一辆白色的polo车,简单的行囊,一张每月进账2380元的退休工资卡。 她从丈夫手中夺回了方向盘,也夺回了生活的自主权。 八月初八,象征着离家的日子,也预示着苏敏阿姨的新生。 “从今天起,一路向南,我要去追寻自己生命的光。” 她的抖音账号,@50岁阿姨自驾游,到现在为止,一共发了404个作品。 视频“出发篇”,苏阿姨发自内心地笑了。 她享受着旅行中的意外、随意与惊喜。 第一次在户外做饭,她煮了面,放了好多辣子; 第一次收不好帐篷,遇到了好心小伙儿的帮助; 在西安,逛吃回民街。她觉得,当地食物,可以拉近人的距离。 在露天停车场,结识一对夫妻,她坦言自己的抑郁,反而拉进了彼此的距离。 “我已经开始找到出逃的意义,它使婚姻的枷锁变得遥远。” 在成都,吃火锅会老同学。视频中,朋友们在向她“比耶”。 “和她们待在一起,特别自在,没喝多,但晕乎乎的,心里头,说不出来的痛快和高兴。” 在重庆,吃着碗杂面,坐着索道,横跨长江,把嘉陵美景尽收眼底。 “原来从房子里穿过的轻轨是这样的。”苏敏阿姨仿佛见到了不同的世界。 在云南,她被玉溪抚仙湖的美丽征服,感受大理的风花雪月,洱海的浪漫情怀,香格里拉的日月、热情洋溢的西双版纳...... “总有一天,生活对你的所有亏欠,都会悉数奉还。” 后来,她又去了海南,广西,上海,西藏、新疆、青海......旅途中,有欢笑,有紧张,有感动。 “我终于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模样。” 2021年,57岁的她,上榜了西瓜视频金秒奖。 颁奖大会上,她拿着话筒,自信、大方、松弛地诉说着故事。 “大家好,我是苏敏,没想到我这个普通平凡的家庭主妇,还能在晚年,火一把。” “现在的我,能牢牢掌握我后半生的方向盘,在继续前进时,不畏巨险,只看见路。” “我一路都在发现光,追逐光,即使在黑暗中,也别让自己的微光熄灭。” 如果你正在迷茫,踌躇不前,不妨去看看她的这番演讲。 我想,没有人不会被她的坚韧勇敢鼓舞和折服。 她出圈了,生活也好过了一些。不仅出了书,还上了《纽约时报》。 但她没有忘记初心,她依然在路上,用视频和直播的方式,向大家分享着旅途的见行。 2022年3月2日,苏敏阿姨只能在车顶支帐篷睡觉的“床车”,终于换成了“房车”。 “我终于有自己的家了,以前有很多东西不属于我,很多东西都没有我的名字,但这个终于可以换上我的名字了。” 你一个女的,这么大年纪了,行不行啊? 面对质疑,苏敏阿姨调侃道: 别人都实现了财务自由,我实现了辣椒自由。 她追逐的目标,不是物质,而是自我的肯定与释放。 现在,她已经成为了携程旅行的签约旅行家。 “当你找不到答案的时候,就去看看这个世界吧。” 苏敏阿姨的两年自驾游旅行,将在德令哈告一段落。 女儿女婿已经跟着她出来了一个月,赶上中秋,就商量着回家看看。 “进入河南境内,我的心情真的不好,突然有一种不想回去的感觉。” 在外面,她是自己。回到家,她又要“身兼数职”,还要面对不被尊重的婚姻生活。 这不,前两天的热搜视频。 苏敏阿姨一回到女儿家,就操持起了家务,择菜,做饭,等待和丈夫见面。 她想和老杜沟通一下,以后的生活打算。 结果,一见面,熟悉的凉意扑面而来: 你还知道回来嘞?混不下去了是不是? 先不说,老杜在妻子走后不闻不问,唯一的一个电话,就是让还钱: “你走高速了对吗?刷我的卡,81块钱,赶紧还我。” 两人这次见面,又因为这几十块钱,争执起来。 丈夫还有摔碗的举动,一家人活像两家人。 这下,坚定了苏敏阿姨离婚的决心,她终于明白,爱是将就不来的。 她发了个视频,跟大家聊了心里话: “我们一定会离婚,只是时间早晚的事,女儿一直都很支持我的选择。” 评论中多数都是女性支持和羡慕的声音。 但是,也有部分网友不放过她。 “如果苏阿姨是男的,丢开家庭离家出走,寻求自由,应该会被网暴致死吧。” “苏阿姨掌握全面的话语权,各位还是别代入了,她现在的收入可能比很多人都高。” “邻居对老杜的评价都不错,不可能像苏阿姨说的那样,应该让他老公接受几次采访。” 苏阿姨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前半生: 里外不是人。 娘家,三弟催她还钱,但她拿走的这两万块,明明是经过母亲默许的。 “我是不是要刮皮卖肉,他们才满意?” 夫家,老杜防她像防贼一般。 她为别人活了半辈子,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喘口气,歇一歇? 如果悲剧的婚姻生活是她编造的,那又何必“逃离”? 难道在外有好声誉的男人,在家里就一定是个好丈夫吗? 有多少人,在外一副好脸,受了气,就把气撒给家人。 说到底,这个社会,仍然在焦虑于“女人不守本分”。 什么本分?操持家务、生儿育女、伺候公婆。 这些,被认为是女人理所当然应尽的义务。 多少女人,为家庭操劳一生,却没有等到过一句感谢。 多少女人,活在苏敏阿姨的曾经里,她们满足了所有人的期待,唯独忘了自己。 无论是处于婚姻,还是单身女性,都有权利追求爱与自由,更要修炼为自己而活的能力。 该尽的义务,当然要尽。可是该享的福,也要去享。 承担责任与自尊自爱,从来都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。 毕竟时间不等人,走出那方小天地,勇敢打破世俗偏见,也许会获得不一样的人生。 点亮右下角的六角星,支持一下苏敏阿姨和所有像她一样的女性吧。 “追逐内心的声音,既然认准一条路,又何必去问走多久呢?”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